2012年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F座8楼  邮编:310026
邮箱:hzsfxh@126.com
电话:0571-85252137
传真:0571-85252154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新闻 > 2012年

中国法学会召开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2-02-29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站 浏览量:41




    2012年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在北京举行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周成奎同志出席发布会并讲话,发布会由中国法学会办公室刘剑主任主持,研究部方向主任和研究部学术研究处彭伶处长向与会新闻媒体介绍了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的整体情况。优秀课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主持人宋英辉教授和《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基金研究》主持人张新宝教授分别就所承担课题成果内容向与会媒体进行了简要介绍。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共立项课题158项,其中重大课题5项,重点课题17项,青年项目8项,一般课题40项,自选课题88项。截止到2011年10月底,申请结项的成果共119项,其中重大课题4项,重点课题13项,青年课题7项,一般课题30 项,自选课题65项。经专家鉴定,在申请结项的119项成果中,通过鉴定82项,其中获得优秀的23项,合格59项;优秀率近20%,结项率为69%,达到较高水平。
    2010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涉及面广,涵盖了法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讨。课题成果特点鲜明:
    关注热点难点,研究问题意识强。2010年度课题针对我们国家法治建设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社会转型期的治理模式与法制现代化、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金、流动人口管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律规制研究、环境税法律制度、能源安全、灾区重建不动产法律问题等国家热点问题及老百姓关心的经济民生问题从政治、法律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注重一线调研,实证研究突出。2010年度课题不仅注重理论探讨,更注重对法律问题的实证调研,如流动人口管理、灾区重建不动产、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律规制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等课题,均在实地调研数据和实例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如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课题,在全国11省市的33个区县全面展开了实地调研;流动人口管理课题,考察调研了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的管理模式,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对进行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对策建议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注重立足中国实际提出对策建议。课题成果内容整体上有对各国立法例、实务例的介绍和说明,但较以往不同的是,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只是作为论据,课题更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法治建设实践,提出在中国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如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律规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互联网审查、虚拟财产保护、反网络犯罪法等具体的立法建议;针对我国现行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将流动人口城镇代理化、管理信息化、身份权益平等化的三元治理模式转换成基于信息与激励、身份权益和城镇化的流动人口法律制度体系;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提出了“统合”模式;针对大规模侵权的救济问题,提出了《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赔偿)基金条例》的行政立法建议稿等。这些建议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发挥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参考作用。
    会上,与会媒体记者就2010年度部分课题成果内容进行了提问,并从新闻媒体宣传角度对法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最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周成奎同志向与会媒体通报了中国法学会2012年在推动法学研究方面将要举办宪法实施30周年研讨论坛、中国法学会恢复重建3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表彰老法学家、十大研究专项规划结项、召开全国法学研究成果应用工作座谈会等重点工作。就研究课题方面,周成奎副会长指出,自2006年中国法学会课题招投标工作以来,不仅数量质量大幅提高,而且课题研究内容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成果的理论及实践应用价值明显增强。周成奎同志强调,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在于实践应用。下一步,中国法学会将广泛展开宣传,并按照既定的工作协调机制,促进优秀课题成果向中央决策层推荐参考,向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应用转化,向高校法学教育和普法教育中宣传推广,使这些课题研究成果接受社会的检验,充分发挥其法治实践价值。同时,周成奎副会长希望新闻媒体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法学会工作,共同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快速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